欲求善治,先立良法。去年以來,廣州市司法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聚焦用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指示精神,堅持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全局,運用系統觀念和法治思維,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2022年共開展30項地方立法項目,其中,地方性法規17項,地方政府規章13項,以高質量立法護航廣州市高質量發展。
聚焦國家戰略 開展創新發展立法
聚焦國家戰略立法,是過去一年立法工作的一大亮點。通過開創性、突破性的法規,致力于為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保駕護航。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市司法局積極參與省、市、區協同立法項目《廣東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的起草工作,多方調研,精耕細作,深入論證,創新規定,為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回應群眾關切 開展民生保障立法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通過把握時代特征,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的立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市司法局結合疫情防控最新形勢,科學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工作,制定《廣州市傳染病防治規定》,修訂《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為確保我市計劃生育政策與國家改善人口結構、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保持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等最新政策相配套,助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盡快在我市落地實施,修訂《廣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規定》;為規范電動自行車的全過程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制定《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
牢記殷切囑托 開展生態保護立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綠美廣州。通過更注重本地區特殊環境要素保護、特殊環境需求滿足的立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學綠化、生態文明的決策部署。立足廣州實際,對標國內綠化最高保護要求、最嚴保護力度,切實提升廣州市綠化管理水平,修訂《廣州市綠化條例》;破解餐飲場所污染帶來的城市管理難題,推進廣州市餐飲業綠色發展,制定《廣州市餐飲場所污染防治規定》;切實保障廣大市民用水安全和人體健康,修訂《廣州市飲用水源污染防治規定》。
傳承歷史基因 開展歷史文化立法
留住城市記憶,實現高質量老城市新活力。通過保護歷史文化,促進新舊融合的立法,處理好嚴格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為實現高質量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制度支持。為加強廣州市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和利用,在城鄉建設中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切實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制定《廣州市傳統風貌建筑保護規定》;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播革命文化為核心,統籌推進革命遺存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制定《廣州市革命遺存保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