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廣州建成2.3萬個城市最小應急單元、掃黑除惡成績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在全國首創《廣州市法治鎮(街道)指標體系》……這些來之不易的數據和成果,正是廣州政法系統一年來扎實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過去一年,廣州政法系統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忠誠履職、擔當作為、守正創新,奮力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千年商都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實的政法保障。2022年8月廣州舉辦“廣州街坊最小應急單元建設現場會”
關鍵詞1:平安廣州
平安建設考評連續三年居全省前列
“感謝警方為我討回‘養老錢’,將這些騙子繩之以法!”2022年8月,廣東公安“平安廳”信箱收到來自廣州市民鄧伯的感謝信。去年以來,廣州組織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全力守護老年人“錢袋子”,累計追贓挽損9.72億元,更多像鄧伯一樣的老年人避免蒙受經濟損失。 平安是民之所盼、和諧之本。2022年,廣州政法系統持續深化平安廣州建設,健全市委平安廣州建設領導體制,深入創建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對26個重點鎮街及廣州火車站周邊實施重點治理,持續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平安建設考評排名連續三年居全省前列。 打擊的鋒芒,始終對準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各類犯罪。針對反映強烈的“盜搶騙”等突出違法犯罪,廣州警方部署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全市“兩搶”案件同比下降30.6%,100%偵破。過去一年,廣州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共打掉涉黑組織4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4個,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問題101人,有效規范整治信息網絡、金融放貸、市場流通等重點行業領域亂象,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人民群眾是平安廣州建設的力量源泉。近年來,廣州廣泛發動市民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凝聚起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2022年,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已陸續舉行了5批見義勇為慰問獎勵儀式,共集中慰問獎勵180名見義勇為人員。 去年5月,一宗標的額達2500萬元的投資糾紛在香港得到解決。該案適用廣州仲裁委在南沙首推的“3+N”仲裁庭審模式,雙方當事人在30天內息訴服判。這是廣州政法系統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不斷創新跨境糾紛解決機制的典型案例。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過去一年,廣州政法系統蹄疾步穩,出臺系列支持措施服務保障《南沙方案》落地,扎實推進法治廣州建設,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愈發彰顯。 ——市法院扎實推進審判執行工作,“域外法查明通”等3項經驗被最高法院寫入涉外審判工作報告,牽頭的2項營商環境指標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智慧法院建設、破產審判改革等走在全國前列。 ——市檢察院不斷強化法律監督,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司法保護,全面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辦理案件總量占全省檢察機關七分之一,53個案例獲評省級以上典型案例、精品案例。 ——廣州仲裁委克服疫情影響,銳意進取,案件受理量、標的額創歷史新高,公信力、影響力持續攀升。 去年底,廣東省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廣州分中心成功上線試運行,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辦案質效明顯提高,歷史上首次實現市區政法單位真實案件跨部門網上協同辦理。 “廣州政法系統主動擔當、大膽創新,有多項成果在全國全省‘爭先創優’?!?廣州市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首創《廣州市法治鎮(街道)指標體系》,率先試行設立政府部門首席法律顧問制度。AOL電子訴訟服務機制、環境公益訴訟“廣州經驗”、智慧矯正“廣州模式”等做法在全省復制推廣。 2022年是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收官之年。試點開展三年來,廣州市大力推進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全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奮力書寫“市域善治”的“廣州實踐”。 作為實際管理人口逾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廣州提高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實招”“硬招”頻出: ——推出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該指數推出兩年多來,監測預警功能不斷優化,監測范圍延伸至街鎮。通過“一幅圖”“一張表”清晰呈現一個地區社會治理狀況全貌,指導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基層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去年,廣州市委政法委對全市11個區和176個街鎮綜治中心進行功能整合,創新“綜治中心+綜合網格+最小應急單元+智能化”工作體系,開發廣州市街(鎮)綜治中心管理系統,根據綜治中心功能定位和業務特點,建立統一門戶、統一入口和事件閉環體系,實現基層社會治理事項“線上進一網、線下進一站、掌上進一端”。 ——建設“最小應急單元”。走在廣州大街小巷,很多酒店、商鋪、市場的門口都掛有“最小應急單元”的標識。開展巡控值守、處置突發事件、先期制止違法犯罪……如今,廣州最小應急單元已經實現應急處突“一點呼叫、一線響應、一片集結”,成為廣州開展群防群治的生動注腳。去年8月,廣州圓滿舉辦“廣州街坊”最小應急單元建設全省現場會,經驗做法在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創新交流會上向全國推廣。“廣州街坊·西關達人”荔灣區各個街道群防共治隊伍會師陳家祠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法鐵軍,是高標準建設平安廣州、法治廣州的內在要求。 過去一年,廣州市委政法委始終堅持政治引領,扎實推進政治建設,鞏固政治輪訓制度,在全省率先開展政治督察。同時,廣州政法系統持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打造學習型、研究型、實干型政法機關,落實政法干部協管制度,注重在疫情防控、安保維穩、政法改革等重大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斑^去一年,廣州政法機關嚴格執行《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細化47項全面從嚴管黨治警任務分工,常態化整治頑瘴痼疾,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笔形ㄎ嚓P負責人說。全市政法系統開展“以案促改”專題警示教育,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去年以來,廣州政法系統培育選樹一大批獲得中央、省級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隆重表彰全市平安建設和掃黑除惡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政法干警。 為激勵廣大政法干警擔當作為,廣州政法系統持續落實保護政法干警依法履職十條意見,舉辦各類專題培訓、實戰練兵、技能考核,錘煉提升政法干警綜合素能,推動各項政法工作任務落實落細。 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問題“8+3”專項治理和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預防化解矛盾79699件。 全市電詐犯罪發案實現連續兩年同比下降;開展養老詐騙專項打擊行動,追贓挽損9.72億元,戰果位居全省第一。 食品、藥品、環境和知識產權犯罪主要打擊數據和大要案數量排名全省第一,戰果占比全省80%以上。 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刑事立案同比下降9.3%。 全市建成2.3萬個最小應急單元,聚合各類防控力量29萬人,實現基層單位、重點場所、重點部位布建全覆蓋。 建成覆蓋全市四級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3017個,法律服務機構4347個,“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生態圈基本形成。 1.出臺《廣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鞏固全市矛盾糾紛化解“一本賬”。 2.嚴厲打擊重大刑事犯罪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 3.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加快構建立體化、智能化防控體系。 4.推進群防共治提質創優行動,拓展最小應急單元培優聯建,提升“廣州街坊”隊伍品牌效應。 5.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新時代“楓橋式”基層綜治中心。 6.開展社會治理創新競標爭先行動,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等隊伍建設,加強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培育,建設具有廣州特色的社會治理亮點品牌。 7.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今年再創3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8.推進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試點、南沙自貿區法院建設,優化升級“一帶一路”域外法查明(廣州)中心,籌備召開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論壇。 9.探索改革創新“廣州樣本”,實施政法領域改革創新“一部門一品牌 一區域一亮點”計劃。 10.加快“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推進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